风景写生是面对自然景物而作画。大自然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所谓欢乐悲伤,而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风景画,能把自然景物描绘得那样形象生动而感人,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学境界。人们欣赏着这样的风景画,内心的情感常常被画面的意境所感动,往往激动不已,那么这些作品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
古人云“草木无情人有情”,他们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将自然与人合而为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产生的哲学基础。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国古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在对自然万物的细腻体验中,产生一种情感的交流,感受在自然万物中所包蕴的生命与灵性,从而触发创作动机。那么,在面对自然写生时情感怎样才能得以发挥呢?
第一种方法是“借景抒情”在风景写生中,作者画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然而作者并非照相机式地被动记录景物,而是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这就是“借景抒情”,即外在的自然景物是触发内在情感的媒介,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使抽象的情感得到生动直观的表现。如孔子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滔滔的黄河之水,情不自禁地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这就是孔子借奔腾的黄河之水,感慨飞逝的时间。风景写生同样需要借景抒情,如梵·高的《秋天的田野》,就是一幅充满激情的风景写生作品。梵·高是那样地热爱法国南部阿尔那片炽热的上地,正是因为爱他才那样投入地画那儿的风土人情,正是因为身体内燃烧着爱的激情他才画出燃烧般的画面。它的画看上去是那样的令人痛苦而激动着,又令人神往无穷。画面上的景物都是那燃烧般的情感,情即景,景即情,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学境界。
第二种方法是要抓住景物特点,合理联想,使景语与情语神似。
在面对大自然进行色彩风景写生时,我们需要有感而发,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而在把情感转化到画面上之前,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有选择地捕捉景物,抓住其特征并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性。所抒发的情感要与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状态有相似之处,两者找到了结合点才能充分得以表现,否则就不真实,不明确,不自然,画面不能达到和谐统一,更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学境界。高广聪的《晨雾》,是一幅描绘山村雾景的色彩风景写生。由于早晨雾色蒙蒙,所有的景物变得模糊了,只有一棵大樟树剪影般地呈现在眼前。高悬在山头的一轮红日也在朦胧之中变成了乳白色的一个点……出于对这种雾的神韵的感受,才激发作者动笔来表达这种含而不露的朦胧之美。为了突出这种朦胧之美的特点,于是作者大胆地进行选材,合理取舍,并采用湿画,恰当地控制水分的干湿,流动变化,使整个画面概括而丰富,特点突出而富有诗意。在色彩风景写生中,当作者倾入、熔铸了自己的情感,赋予自然以人情,做到了寓情于景、有感而发、有情而抒,于是各种自然景物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了。在不同经历、不同气质、不同感受的作者笔下产生了情趣各异的意境:或欢乐、或凄凉、或雄壮、或优雅……这时的“景物”便如同人一样“活”了起来。
写生过程是在“情感”这条线索驱使下进行的,选材是否充分直接影响情感的表达。当视觉经过一番剪裁之后,留下来的景物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情感时,或者情感在写生过程中,在变化,在升华,此时需要我们进行合理联想,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艺术修养及绘画技能主观地添加理想中的景物,从而使绘画的语言与技法生成想象的翅膀。比如我们在繁华都市一角发现了一个荒废已久的老房子:黄颜色的墙面已黯然失色,且多处剥落;房前一根老朽的电线杆,上面的铁丝已锈迹斑斑;房子周围长满齐身高的篙草。这个场景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破败、荒凉。然而审视一会儿,你会感到它与这个时代及周边环境竟如此不协调,于是你会赋予这个场景以希望,你会赋予它以新生。这种希望之情怎样借助景物表达呢?现实场景找不到抒情的媒介,这就需要我们展开联想与想象。我们可以在房子旁边画一棵亭亭玉立的翠绿的小树,这棵富有生机的小树给人以联想……我们也可以根据情感的需要理想地赋予它别的景物。不管是“现实景”还是“理想景”,它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且景语与情语要神似。
第三种方法是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抒情服务。
作者在面对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写生时,在疾笔捕捉活生生的跃动的景象时,应表现出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在写生中,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在强烈表现欲的激励下,最能焕发应变才能,表现情绪与手法,自然产生直觉反应的智慧,使画家焕发出不拘一格的艺术追求,当机立断,笔下生花,而且能使作品出现奇妙的意外效果。在强烈情感的支配下,要想超越现实,真实地、艺术地再现生活,作者往往会运用夸张、变形手法以表情达意。夸张、变形手法的运用也更能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征及风格特点。梵·高,他的水彩和他的油画一样,都显示出画家对牵动情感的夸张、变形手段的妙用。他那扭曲的,漩涡似的夸张、变形手法的运用,赋予了作品一种狂躁的骚动,而这在其他画家的手里会显出宁静的田园般的风景。他感受到阿尔那片热浪滚滚的土地。他与生活贫困、愤怒的农民有同感,他极富感情地对乡村和农民进行刻画。他深知要穿越并展现情感,就得抛开外形·他必须选择扭曲,还必须超越表面的东西。当有人批判他扭曲了实物的真实外表时,他在一封寄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 “我最大的渴望就是学会怎样得到这种不真实,这种超脱,这种变幻,这种对真实的重新设计。这样一来它们会变得一是的,谎言,你可以这么说一比理论上的真理更真实。”梵·高他要寻找的是情感上的真理。可见,衡量艺术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再现自然的逼真程度,而是艺术的真实。夸张、变形手法的运用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变得丰富而敏感,易被自然万物所感动,我觉得应从做人的角度修炼自己。绘画是一件很感性的事。它需要作者具有一颗善良之心、好奇之心,以及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
除了有一颗善良、好奇之心,还要有一颗勤奋向上之心。只有勤奋好学,才能从大自然中,现实生活中,古今中外文化、艺术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是在丰富内心情感,也只有在丰富知识的背景中,情感才具有较高的审美性、文化性。这时的‘隋感”则体现出相当的艺术感受力。艺术的感受力,实质上是心灵中对艺术的文化审美。文化素养正是围绕着艺术感受力这个中心问题而作用于艺术家,使他们能从文化视野的高度去深层地洞悉现实,领悟人生,创作和理解作品,用心灵去撞击生活和作品,使其具有更深广、更全面的表现力。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