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比的成长之痛——浅析斯坦贝克的小说《逃亡》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段燕燕 发表于:2010-10-20 10:37  点击:
【关健词】皮比 成长小说 逃亡
本文从主人公皮比的成长过程来解读斯坦贝克的小说《逃亡》,分析主人公成长的过程中童真的幻灭,成长中的领路人以及对于自我的寻找。在短短几天,皮比从自称的“成年人”变成了真正的“成年人”。最后他决定不再逃亡,站起来主动让追踪的人射杀他。他被射中了,但他悟到了一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著名作家,他一生写了17部小说,许多短篇故事、电影和电视剧本,以及非小说作品。由于他“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的观察”,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逃亡》是他193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事的地点设定在他自己童年生活的地方。
  《逃亡》讲述的是美国西部小镇上,住在偏僻海边的一个四口之家的故事。他们是印第安人,家里有母亲和三个孩子,没有父亲。一天,母亲派长子19岁的皮比去蒙特雷镇上去买药。皮比欣然接受,并穿上家里最华丽的装备出发了。在母亲的朋友罗丽格兹太太家,皮比因为和其他客人发生口角就用刀刺伤了别人。他惊慌失措,连夜骑马逃回了家中。母亲给他装上粮食和衣物,让他趁夜色逃亡。最后,在山里经历了几天逃亡的皮比,被追捕的人射伤倒在乱石堆里。皮比是个思想单纯,鲁莽和未经世事的孩子。由于家里没有父亲,他没有和其他19岁的孩子一样心智成熟,虽然他声称自己是“男子汉”,但其实他还是个“小鸡雏”。他的“逃亡”其实是一个成年仪式,在这个过程中,他才成熟起来。小说末尾皮比被追捕的人射中,作者未说明他是死亡还只是受重伤。因为他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了代价,所以那个时刻,他成为了“成年人”,也真正成熟了。
  一、童真的幻灭
  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总要经历一个重要的转折或变故,这就是昔日童真的幻灭:从清纯的快乐跌入现实的痛苦和对人生的迷茫。现实帮他们掀开了围绕在他们周围的面纱,让他们认识真正的世界,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成长小说的震撼之处,就在于对这个转折契机的捕捉和展现。皮比成长的转折契机在于母亲派他到镇上买药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皮比的家庭是个单亲家庭,父亲十年前去世,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生活的艰辛使得母亲成为一个目光敏锐的干瘦女人。家庭中父亲的缺失使她对孩子更加疼惜,只有在家庭最需要的时候,她才会让孩子去做大人的事。“当一家人需要一个成年男子的时候,男孩就会立刻变成一个大人,你们要记住这句话。我知道有人到四十岁还是个孩子,就因为他们家不需要一个成年男人。”(张澍智,《人与鼠(中短篇小说选)》94)直到19岁,母亲才第一次派皮比独自一人去蒙特雷去买药。虽然皮比很懒散,整天晃晃悠悠,母亲心底依然认为他善良勇敢。皮比虽然口口声声称自己是个“成年人”,但是实际上他还是个十足的孩子,依然生活在童真的世界。从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他总是在笑,“皮比微笑着仰面望着天空”,“皮比小心地把折刀合上放在手掌中,得意地仰面微笑”,母亲喊他时:“皮比腼腆地笑着”,“皮比微笑着”。(张澍智,《人与鼠(中短篇小说选)》92/93)在离开家之前,“他踌躇满志地笑了笑”,骑着马离开了。小说前面短短的一部分,就描写了皮比的9次笑。从这些笑可以看出,皮比是个天真,无忧无虑的孩子,而且由于他折刀玩得很好,受到了弟弟和妹妹的羡慕,他也非常自信和骄傲。
  母亲迫不得已的举动——派皮比单独前往蒙特雷,改变了皮比的一生,也是他通往成人之路的开端。皮比离家独自前往蒙特雷——是成长的入门。他按照母亲的吩咐,买了药,可是却因为在罗丽格兹太太家中与人发生矛盾而用刀刺向了别人。他对母亲说:“我现在是成年人了,妈妈。那人骂了我,我不能饶他。”(张澍智,《人与鼠(中短篇小说选)》96)他脸上的表情也变了:“他变了,下颌柔和的线条消失了,嘴唇变得又直又薄,不那么丰满了。变化最大的是他的眼睛:不再是笑眯眯的了,也不再是腼腆的了,现在他目光锐利,明亮而果断。”(张澍智,《人与鼠(中短篇小说选)》95)他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天真表情和无忧的性格,变得阴沉忧郁。他觉得自己是为了维护男人的尊严,拿自己最得意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人格。可是,这鲁莽的举动正说明他并未成熟。他没有承担起一个成年人的责任,主动坦白罪恶,而是选择了逃跑。他真正的成熟是他在山上逃亡的几天:经历了种种苦难,最后主动承担惩罚。直到那个时刻,他才意识到作为一个成年男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成长中的领路人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正反两方面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124)文中的母亲和已经去世的父亲是皮比成长的领路人。母亲在小说里是个特殊的领路人,她是个正反两面的领路人。父亲则是在无形中通过自己的遗物:折刀和其它遗物来影响着皮比。
  一方面,母亲给予皮比的是深深的母爱,还有对儿子的欣赏和鼓励。母亲对皮比十分宠爱,从不忍心让他分担承担家庭的重担,“要不是为了买药,小宝贝,我真不愿意让你独自进城。”(张澍智,《人与鼠(中短篇小说选)》94)在皮比刺伤了别人仓皇逃回家的时候,她果断地为皮比准备衣物,马匹和粮食,像鸟样地在屋里飞来飞去。她从墙上取下挂在那里的一只帆布水袋,扔在地上,然后从自己床上拉出一条毯子,紧紧地卷成一个行李卷,用绳子打结实。她打开火炉旁的一只箱子,从里面取出一只装着办口袋牛肉的面袋,然后她把父亲的黑外衣给皮比穿上。然后嘱托他,山里应该怎么生活:天黑之前,必须马不停蹄的往前走;要细心照料马;要节省子弹;干牛肉不能吃得太多;见到守卫的黑人不要走进,更不要跟他们说话;别忘了念祷文。母亲的所有嘱托,在皮比的逃亡中都一一发挥了作用,母亲是个生活中的智者,教会了皮比在野外生存的知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爱子心切的母亲,她也起到了反面的作用。当儿子一时鲁莽的错误行为发生时,她没有教导儿子一个成年男人应该怎么处理问题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是匆忙地把皮比送上了逃亡之路。最终,导致了儿子在逃亡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苦难,最后被追捕的人射伤。
  父亲是一个隐形的领路人,皮比整天拿着父亲留下的折刀,视如珍宝。这说明,父亲对他来说,是个无法忘怀的人。父亲留下的折刀,给了他男性的尊严和保护盾。他努力练习把玩折刀,始终带在身上,好像是父亲就在身边。即使在逃亡的时候他也没忘记带上自己的折刀。他跟别人发生矛盾时,拿出折刀就向那人刺了过去。他把折刀当成捍卫自己尊严的武器,当折刀丢失时,他也被逼到了绝境。母亲给他的披肩也正是父亲留下的,他以穿着父亲的衣物为荣,觉得那样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一切都是源于小时候父亲在他心中留下的男子汉或说成年人形象。他觉得只有像父亲那样佩戴折刀,穿着那样的大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父亲无形之中给了他精神的庇护和勇气。遗憾的是,在成长的关键时候,父亲的离世使他缺少教导。父亲的早亡使他只能凭着想象来行事。他也只能凭借佩戴父亲的物件来成长,而这一切都是对成长没有实际的帮助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