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在美术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冯耀堂 发表于:2015-12-24 11:14  点击:
【关健词】民间艺术;美术课程;策略
【摘 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部分,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外,校外,甚至国外。越来越多的老师在研究把民间艺术引入到美术课堂,使之成为校本课程资源。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民间艺术,把它引入到美术课堂中使其成为美术课程呢,笔者尝试从课程资源的选择、学习场所的考虑、工具材料的利用、学习方式的运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提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方式”并要求“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对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重视和关注。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民间艺术,把它引入到美术课堂中,让其成为美术课程呢,笔者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课程资源的选择
《美术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强调激发老师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尤其是地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在各地都普遍存在,而且每个地方的课程资源都比较丰富,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并不是全部都适合作为课程来利用,我们必须作出合理的选择,才能保证课程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注意:
1. 该课程必须符合满足课程目标的需要,让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收获。2. 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那些有生活经验并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3. 是考虑周围环境社会与家庭的影响,选择那些学生较为熟悉,甚至是从小就耳闻目睹的内容。4. 材料的选取必须较为方便,教学实施容易操作,并且符合本学校的教学情况。5. 教师必须对该课程内容较为熟知。例如沙湾镇历史文化悠久,民间美术样式繁多,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但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作为课程资源,不能想到什么就干什么。事前必须通过走访、考察、收集、学习等活动,了解民间美术的有关历史、文化、习俗、样式、创作方法等知识,并结合学校条件,考虑学生和师资情况,确立相关主题,使之成为学生最好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场所的考虑
各种与视觉文化有关的场所都是美术课程的重要资源,传统理念下的美术教学,大多把学校、课堂当成唯一的学习场所,导致学生视野不开阔,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书本化,与生活脱离。新课程倡导中小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画廊、青少年宫、各种艺术工作室等场所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有人可能觉得,这些场所都是大城市里才有,如果是在农村如何有这样的场所,如何开展教学呢。这个我们不必担心,其实在农村,我们也可以找到许多场所是适合开展美术教学的,而且这些场所是城市里没有的。例如:田野、小河、大海、山岗、林场等,我们要做到因地制宜,善于发现。湖南凤凰腊尔山希望小学的美术教学场所经常是在田里的,但他们依然可以体验到美术创作的快乐,而这种体验城里的孩子是无法体会到的。而笔者在开设“沙湾古建筑”、“沙湾雕塑”等地方课程时,则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这种形式适用于学校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多次外出进行现场写生实践活动。从教学形式看,学生走进生活对景写生,有利于在真实情景中感知对象,教学过程更加充满活力;从艺术表现上看,当地民间艺术与儿童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造型简洁、夸张、概括、平面化,表现内容常常跨越时空,将不同属性的事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超现实性。在不同的场所学习,孩子们往往感受最为直接、体验更为深刻。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有许多类似这样的场所值得我们的美术教学加以利用。
在实际操作中,有老师可能担心课时与学生安全问题,这个也可以不必担心。现在各学校的综合实践课搞得轰轰烈烈,我们可以与综合实践课的老师合作,外出考察参观时一起带学生,然后再争取学校的支持,一个学期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学校应该没有问题。
三、工具材料的利用
美术课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美术教育一度被称为贵族教育,因为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才能开展。据笔者了解,许多美术教师提出,现在的新课程内容很丰富,学生也很喜欢,但就是工具材料难以准备,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学目标不能达标。但有些美术老师很有智慧,他们会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一些容易找到的材料作为美术创作的原材料。例如,有些老师指导学生把田里的禾秆扎制成各种动物,有些老师指导学生在一些废弃瓦片上绘画出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有些老师指导学生利用河里的泥巴制作成各种人物和动物,有些老师指导学生用竹子进行纺织。我看过拉萨有一位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在一些岩石上画画,感觉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壁画。这些学校都没有先进的美术材料,难道他们就不开展美术课了?当然不是,他们就是利用美术课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建立起一种“大美术”的观念,利用当地的材料,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的造型制作。
其实,生活中可利用的工具比比皆是,关键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善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切材料都可以为“我”所用。
四、学习方式的运用
有了好的课程资源,如何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学习方式与方法是关键所在。新课程倡导合理地运用接受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体验和实践。笔者认为,把民间艺术引入美术课堂,必须通过各种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美术学习。例如: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举办民间美术展览、播放民俗活动、深入民间实地考察、动手制作、走访调查等等。因此,在选择好课程资源内容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与研究。欣赏、感受、观摩、考察、走访、收集、体验、表现、评述、表演等都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考虑资源内容的呈现方式,如:录像、图片、文字甚至是实物、实景等等。
此外,我们在开发与利用民间艺术资源时要特别注意课程的性质,即基础性、系统性、计划性。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避免将美术文化活动等同于课程教学,同时也要加强有效的教学评价,通过评价检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有效性、促进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3).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