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学生走进生活,改变视角寻找美
走进生活,贴近大自然,因为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课堂。自然界中的许多物体生动形象、绚丽多姿,如果学生的视角一直被平庸所蒙蔽,作品也就无美感可言了。笔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让学生改变视角去发现美。
【记一次摄影社团活动】新学期刚开学不久,学校的摄影社团组织第一次校园外拍活动,社团成员如约而至。可让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是,我将本次活动的地点限制在学校大操场的草坪上,广阔的草坪显得有些荒芜。同学们毫无兴趣地拍了几张照片,也无美感可言。有的同学干脆拍了几张学校新建的教学楼照片。我知道良好的教学契机来了。于是便叫来社团团长,通知社团成员到活动室集中。我在黑板上写上了这样一行字——“用独特的视角发现美”。然后启示道:“你们之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所获甚微,原因在于你们的观察视角出现了问题,大的草坪内容不少,怎能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它呢?”学生们若有所悟,我继续开导,摄影讲求用光,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去尝试;摄影讲求角度,我们可以调整机位,尝试你没有拍摄过的角度……经过一番引导,学生开始兴奋了,顿时有了很多的想法。一周过去了,学生果然受益匪浅,他们的作品唾弃了平庸的视角,令我喜出望外。有从高空中俯拍草坪的;有从局部着手拍摄几根狗尾草,并采用逆光效果;有躺着草坪上拍摄天空的;有拍摄晨曦中小草叶尖上欲滴的露珠;有描绘新老小草对比的摄影作品;有刻画野花上七星瓢虫的;有仰拍草坪上迎风飘起的蒲公英;还有系列特写学生在草坪上各时段活动的情景……此案例足以说明视角是发现美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贴近生活,只是给学生视角的平台,改变视角,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才会变得无限精彩和美好。
二、比对视角,在艺术作品欣赏中提升审美能力
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会体现艺术家的独特视角,表现出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笔者常选择一些艺术家创作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如何去练就独特视角,欣赏并发现蕴含其中的美。如高中美术欣赏中,欣赏画家莫奈的作品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现实图片,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如何创作,然后再将画家的作品呈现。通过视角的比对,学生一定会惊叹莫奈不愧为“印象派”之父。画家用独特的视角去表现不同时间段,事物所呈现的不同光色变化,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色彩变化规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经常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能使学生逐渐从感知表面形式美过渡到理解作品的内在美,比对与艺术家视角间的差异,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对艺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如此以往,部分学生会设法将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体验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并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创作引导,拓展学生审美视角
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不能停留在基础技能训练中,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拓展学生审美视角融进基础技能的训练中,才能使美术教学和审美教学水乳交融、自然渗透,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譬如在一次在学生进行静物创作中,发现几个学生争抢着同一个角度。我给他们打了一个比方迅速地解决了矛盾。我将一只手举在空中,慢慢地旋转,并问你们看到的是不是同一只手?每个角度手的形态一样吗?为什么要挤在同一个角度去创作?几个连续的发问让学生一下明白过来:单一视角只能创造平庸作品。拥有独特创作视角,还需要让学生加强学习,不断领悟,以达到开扩视野的目的。也许大家都想自己的作品能够匠心独运,在中国画家中就有不少案例可用来引导学生拓展审美视角。如宋代画家李唐在创作“深山隐古寺”时令人折服,他没有描绘深山和古寺的细节,而是从描绘两个和尚担水,在去往古寺的山径上入手,改变常人的创作视角,另辟蹊径,深刻体现了诗中的意境。除此以外,在引导学生创作时,我们还可以从探究材质与事物肌理等方面入手,开扩视野,巧妙运用,定会让你收获良多。
四、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形成对学生积极的影响
想要学生能够用独特视角去发现美,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因为教师承载着在知识与学生的视角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的重任。如果学生面对一个面若冰霜的老师,一个不会引导的老师,学生怎能各抒己见呢?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互动,以自身良好的艺术修养感染学生,让他们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另外,教师要俯下身子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共同迎接困难与挑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提高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描摹等基本技能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在美的认识,学生体会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内涵,就能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美的追求和美的表现力。只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美的,美在什么地方,才有可能创造美、表现美。只有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那么学生的审美能力才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艺术教育讲求张扬个性和创作性。教育者不能生硬地传授知识,空洞地讲解做人的道理,忽视学生的自主性的发展。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把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的人作为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美育的本质属性是情感教育,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认知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情感教育。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重视人才成长,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丰富他们的情感,让他们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一双善于用独特视角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学得开心、有意蕴,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