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亡,高宗赵构南渡,定都临安(杭州)为了“粉饰太平”,因此画院情况不减政、宣之盛。其中南渡画家如李唐、苏汉臣、杨世贤等;南宋画院画家如马兴祖、萧照、刘松年、马远、夏珪、李嵩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画院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
在这些南宋画家中马远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画家。马远,字遥父,一作之钦,一作后甫,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人称“马河中”。其后北宋亡,其祖辈随宋室南渡,居住于钱塘,因此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1。他的生卒和详细经历,很难查考。他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约1190-1224年)的画院待诏。其家五代2皆为宋朝院体画家。从其曾祖父马贲开始就已经是北宋院体画家,并且负有盛名。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宋·南渡后》记载:“马贲,河中人,宣和侍诏。工画花鸟、佛像、人物、山水,擅长于小景”。祖父马兴祖是高宗绍兴年间的画师,精于鉴别古代文物,工花鸟,亦擅画人物。叔父马公显与其父马世荣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无一不工,绍兴年间任职待诏,并获“赐金带”。其兄马逵也长于山水、人物,尤工花鸟画,造诣颇深。其子马麟工人物画、 山水、花卉,曾为画院祗侯。
由北宋宣和的马贲到南渡后的马兴祖再到光宗、宁宗的马远,可以看说马家贯穿了整个宋代院体画的发展。马远正是处在南宋院体画逐渐成熟的时代,因此马远的绘画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南宋院体画的绘画风格。而马远在山水画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更代表着南宋院体画的一种重要风格,这个新的形式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这里我想以马远的山水画来探讨南宋院体画的风格以及形成原因。
马远的山水画:
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家学渊源,自幼受艺术的熏陶,继承家学并吸收李唐画法,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人称“马一角”。
马远也有一些表现“全境”的作品,描绘的景物也很丰富,但在构图设想上和南宋以前的山水画却有不同,打破了传统的鸟瞰式俯视法,改用平视和近视、远视来取景,多用烟云遮断为前后数层,不作实满之景,使远景清淡旷远,近景凝重精整,对比强烈,暗衬出无限广阔的空间。如他的《踏歌行》画面中间是一片云烟,云烟上部左半高峰直耸,似剑插空。偏中,云层上一片树林映出楼台殿阁。偏右的远处亦画两高峰,和左两高峰相对。画面下部左边两大巨石,右边一株疏柳。烟云掩映中,显示出辽阔的空间和光的感觉。再下面一条大道横穿左右,道上有老农、妇人、稚童共六人,或连臂踏歌,或回首观望,互相呼应,点出主题。全幅构图洗练,以风景为主,人物为辅,对大自然复杂的形态进行了巧妙的剪裁,把观者导入了深远渺茫、意蕴悠远的世界。
南宋院体画风格及形成原因:
以上总的来说,马远不但继承和发展了北派山水的画风,而且能自出新意,下笔遒劲严整,设色清润;用大斧劈皴描画方硬奇峭的山石;树木用笔简要多姿,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楼阁大都运用界尺,而加衬染;点景人物自然生动,用不同的线描表现不同条件下的各种水势,对自然观察详细,写实能力高超。
对以这中新的构图方式,我们不难看出这是画家对偏安于南方的南宋王朝的无可奈何,通过这个新的构图去体现他心中的不满,但是又无能无力。只好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自我的嘲讽。这种方式也更多的被南宋院体画使用,逐渐转变以抒情为目的的新的意义,着重意境的创造,着重去表现动人的情感。另一方面,出艺术的发展来看,当一种表现方式达到一定的极致之后,将会再去寻找一种新的表现方式。从唐末,五代,北宋全景式的构图被画家无数的利用,有萌芽到成熟再到辉煌。正是在这种艺术家需要新的表达方式,而朝廷不能自救,这双重条件下,这种新的风格便产生了。青绿山水的复兴,表现“平远”怡情的空间再现的程式分化和“随类赋彩”的夸张应用。实景踞前一角,虚景退后式的小景构图的出现。和技法的形成,如画石:斧劈皴塑造块面感。
因此我认为对于有着小水、世俗性、情感化、局景构图风格的南宋院体画来说,南宋院体画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单反面的原因所形成,而是与南宋这个特别的社会形态和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产生到兴盛再到新的表达方式的产生这个必然的发展规律双层次上形成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绘画通史》 王伯敏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1
[2]《宋代文化史》 姚瀛艇著-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
[3]《中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编著-增订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温建娇,袁有根. 《马远的世系考》[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9,(01)
[5]傅伯星. 《让马远走出历史——论马远生卒年的确认及其主要创作的动因与真意》[J]. 新美术,1996,(03)
注释:
1.本文所用马远名号,生平,籍贯皆根据《马远的世系考》。《马远的世系考》温建娇 袁有根著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曾祖父马贲,贲之子兴祖,兴祖有二子,长子公显,次子世荣,世荣生二子,一为马远,另一个远之兄逵,马远有子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