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是中华民族56个族群中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个性的族群。由于藏族生活的藏区处于中国以汉族为主的东部地区、印度次大陆和古代西域的交汇处,从而塑造了独特的中国的藏族艺术文化。唐卡在我国藏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今天学者的考证,唐卡最晚出现于7世纪时期,在历史中不断吸收各民族的艺术营养和自我的再创造,是藏族群的重要的绘画艺术种类。在当今,唐卡几乎已经成为我国藏族群艺术的标志,唐卡的绘画内容虽然宗教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其他内容的作品也不少,因此唐卡艺术从各个方面体现了藏族群的独特的宗教信仰、价值观、世俗生活和艺术特征。
一、唐卡的构图形式
唐卡的构图形式多样丰富,以中心构图法、风俗连环画构图法和坛城构图法等为主。这些构图法所体现出的总特征就是,唐卡通过这些构图法终于达到了构图饱满、厚重、视觉冲击力强的艺术效果。
中心构图法是唐卡最常见的一种构图形式。所谓中心构图法,就是以某一事物作为图画画面的中心位置,且占最大的比列,一般要达到三分之二,甚至五分之四的画面面积,这些事物是唐卡要通过这种艺术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内容。唐卡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诸佛菩萨、本生故事、佛经故事、坛城和历史题材。其具体内容大多是在藏民心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各种著名人物、
主宗、诸佛、菩萨的这些事物。在构图布局中,这些代表着该唐卡所要表达的思想观念的核心主角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大多以宗教人物或被神化的历史人物为主。围绕这些核心人物上下左右地展开故事情节。这种构图最终达到了既体现了图画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观念和故事情节,又使画面主次分明、布置均衡、疏密变化得当、繁复而又不失统一,最终在变化中实现整体的艺术效果。比如在绘制各类藏传佛教的金刚,护法诸神时,将此为画面的核心位置,再配以周围的体现画面核心思想内容的各种故事,加强画面动感,在画面塑造出一种磅礴连动的动势,但并不破坏主要人物的中心地位。
风俗连环画构图法是藏唐卡的第二种主要的构图法。首先,这种唐卡所表现的内容,无论是宗教、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还是传统的民间故事,其表达的都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一个故事过程,因此该构图法还可称之为叙事构图法。这种构图法有点相似于传统的连环画,是由多个具有有机的前后联系的故事画面构成,其与传统连环画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连环画是由数量不等的许多张画构成,常装订成册,而唐卡的风俗连环画构图法是把数张故事画面布局在同一画布之上,即在同一张画布之上按照一定的顺序,布置相连的故事画面,其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棋格式构图法,唐卡画师用细线条在画布上分割出大小数量不等的格子。画师按照故事发展的逻辑关系在不同的格式里面作画,这种构图法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故事的逻辑发展,构图完整,统一画风基调。
坛城构图法是唐卡艺术中一种具有非常独特性的构图法。坛城构图法主要以各种形式的几何图形通过种种奇特的艺术布局手法构筑而成。这种构图法难以把握,艺术处理困难,几何图形环环相套,图案结构复杂,因此,只有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唐卡艺术家才能熟练掌握。
二、唐卡艺术的线条和色彩的艺术的运用
线条和色彩大概是任何绘画艺术重要的艺术表现的手段,离开了这两样工具,恐怕绘画艺术就要失去生命力。而线条和色彩在唐卡艺术的表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唐卡大师很好地把线条、色彩这两种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加以独特娴熟的运用,营造出一幅幅迷人的艺术珍品,体现了深厚的藏民族的民族特色。
线条的运用在唐卡的绘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地位。几乎所有的唐卡大师都把线条的运用作为唐卡艺术的最基本的功夫,人们也往往把唐卡画师对线条的运用娴熟程度作为评价一位唐卡大师艺术水平的主要的标尺,每一位成为大师的唐卡画师在初学时,大都经过三两年的对线条运用的专业艺术训练。唐卡艺术以繁密作为其艺术的主要特征,而实现在繁密中体现鲜明的艺术工具就是对线条的娴熟的运用。在唐卡中人物的衣服、山峦村舍等大多使长常线条;而人物的头饰、花草等使用短线条。通过对这些线条的运用,唐卡画师达到了很好表达唐卡艺术特点的效果,有的刚劲有力,有的细密纤细,有的通过流水般的线条的艺术表现,使人们产生一种“飞天”的视角艺术效果。藏族绘画中的线描除分为长线条和长线条外,还可以分为铁线条和游丝条,铁线条主要用来勾勒人物轮廓,例如对护法神的勾勒,虽然只是简单几笔,但却准确地把握出了人物的造型。而游线条主要用来勾画背光、水波、云霞等装饰纹,这种线条流畅细密富于变化,达到了与简洁富有力度的轮廓线和谐共生的艺术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安旭.藏族美术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2]宗者多杰 多杰仁青.藏画艺术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法]海瑟·葛尔美.早期汉藏艺术[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