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红色微电影的传播现状与创作方法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杨丽 发表于:2014-10-09 15:24  点击:
【关健词】现状,创作,方法,传播,电影,当前,红色,微,论,
红色微电影,主要指的是红色题材的微电影,顾名思义是以弘扬民族主义、爱国精神为目的,“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以国内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1]拍摄的微电影。即这类微电影主要是以特定题材为内容,旨在弘扬主流价值、传承历史精神。

      随着文明社会的逐渐发展和逐步转型,特别是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公众开始越来越主动地去关注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网络视频作品,许多人也开始拍摄和传播红色微电影。2011年8月,隋小东导演的《不朽》八一献礼,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和社会关注度。吕磊导演的《画》(2011年)、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的《红色记忆》(2013年)、南昌市委宣传部和南昌市文明办联合摄制的《高山雨露》(2014年)、洛阳理工学院的《一把水壶》(2014年)、武汉市委宣传部等联合制作的《八七87》(2014年)等作品都是红色题材的微电影。很多高校也致力于红色微电影的传播,如中山大举行过“红色微电影制作大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举行“红色系列微电影展播活动”等。国内专门的微电影网站如V电影、必趣网、金象微电影、电影网微电影、爱奇艺微电影、56微电影等均将红色微电影放置在“战争”栏目之下,致力于红色微电影的传播。
  一、当前红色微电影的传播现状
  (一)自觉传播红色革命精神
  红色微电影的最大特质就是内容上的“红色”,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红色革命文化精神。“红色文化确立了一整套的话语体系和文化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情感结构以致生活方式、表达方式”[2],“不仅集革命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同时凝聚着革命时期的特殊情感,包含着珍贵的历史记忆。” [3]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微电影弘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用红色经典超越时间的生命力激励和平年代的人们不忘革命先烈的奋勇牺牲、追求理想信仰的高尚情操,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红色微电影的内容覆盖广泛,如白色恐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伟人事迹、先烈豪情、烽火爱情等。《不朽》(2011年)讲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4年的建军史。全片以年轻战士石头为主线,贯穿起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魂定铁索桥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们舍弃了明天,我们才拥有了今天”;《红色记忆》(2013年)讲述的是当代在校女大学生在红安寻找革命英雄事迹的旅途中,因一次意外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邂逅心中英雄李云龙的故事;《八七87》(2014年)再现了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前后社会形势的危急经过。
  (二)创作主体狭窄,数量稀少
  目前,相对其它微电影题材来说,红色微电影的创作主体非常狭窄。主要是以政府机关单位、在校大学生、独立导演制作人这三类为主体。
  政府机关单位是创作红色微电影的主导力量。《追寻·生命的底色》(2013年)由沂水县委宣传部、沂水县泉庄镇政府等共同摄制;《高山雨露》(2014年)由南昌市委宣传部和南昌市文明办联合摄制;《八七87》(2014年)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联合出品。政府机关单位主动制作大量红色题材的微电影,原因在于国家意识层面传播、主流文化价值构建的需要。
  在校大学生和独立导演制作人是另一支创作红色微电影的主体力量。《不朽》(2011年)是隋小东导演的八一献礼;《画》(2011年)是80后实力派新锐导演吕磊创作的;《红色记忆》(2013年)是由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共同贡献的;《一把水壶》(2014年)是洛阳理工学院学生出品的。在校大学生将创作红色微电影作为暑期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成果,独立导演制作人将创作红色微电影作为提高个人和作品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此外,国内专门的微电影网站虽然都有介绍红色微电影,但数量较少,并且是将“红色微电影”放在“战争”栏目之下,与国内外各种跟“战斗”有关的内容混杂在一起,不利于红色微电影的辨识和传播。中央电视台的微电影频道“战争”子栏目下只有一部作品:《战地日记》(2013年)。
  (三)目标受众定位过窄
  从受众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的红色微电影的目标受众过窄。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红色微电影关注的目标受众不应仅限于那些从革命战争和建国初期走过来的老一辈阶层,青少年群体的普及也同样重要。即不仅要满足中老年受众的“怀旧”心理,也要照顾青少年群体的“好奇”心理。
  微电影主要依靠网络平台传播,网民是其主要受众群体。据第34次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10-3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78.6%。他们生活的年代普遍离革命年代和建国初期较远,成长的环境已经远离硝烟战火和艰难困苦,没有他们祖辈父辈那种对过去难忘记忆的怀旧之情,可以说,青少年与红色文化本身是有一定的传播隔阂的。但红色题材的经典作品是以革命历史题材为内容讲述一个个富有传统色彩的英雄故事,青少年单纯热情、善于模仿、相信正义、崇拜英雄。而一些红色经典影视剧中传奇式英雄人物的事迹正好满足了青少年群体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比如《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中的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人;《亮剑》中的李云龙;《潜伏》中的余则成等等。红色微电影和影视作品一样,同样可以靠红色题材去吸引年轻人。当前的中国红色微电影正是由于目标受众定位过窄,以至于许多精品并不为广大受众所知。
  二、当前红色微电影的创作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创作的资助
  当前,政府机关、各大高校、红色旅游景点应该加强对学生创作各方面的资助。政府机关可以利用先天的政治资源优势,为学生创作微电影提供政策便利和人文关怀;各大高校应该大力支持学生去进行与红色微电影创作有关的假期实践活动,并给予足够的项目经费支持和教师指导;博物馆和红色旅游景点对学生创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红色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之中,提供人力、物力、资料等方面的帮助。

      比如黄冈这个红色资源丰富的城市,在红安县、蕲春县和黄梅县拥有3个影视基地,为大学生创作红色微电影提供了非常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尤其是红安已经成为红色影视作品拍摄的重要基地,如电视剧《铁血红安》、《战将韩先楚》、《生死血符》、《映山红》、《李先念》、《大别山上红旗飘》、《东方战场》等;电影《无名战役》、《八七会议》和歌舞剧《八月桂花遍地开》等都在红安完成拍摄或筹备拍摄中。《洪湖赤卫队》、《大汉口》等电视剧在蕲春县蕲州影视城拍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