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理念认为:报刊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同时还要干预和推动社会。专业范式就导源于此,其核心内涵是强调信息与开掘深度。新时期的专业范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3年,信息概念引入新闻界,其时
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理念认为:“报刊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同时还要干预和推动社会。”“专业范式”就导源于此,其核心内涵是强调信息与开掘深度。新时期的“专业范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3年,信息概念引入新闻界,其时的“专业范式”在文体观念层面主要表现为对“报纸信息功能”的确认,加大报道的信息量、提升信息质量成为这一时期文体实践的主要诉求。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天的意义”的深度报道崛起,实质表明“专业范式”开始拓展为对新闻深度的追求和对事实真相的挖掘。
90年代至今,伴随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传媒格局的突变和媒介技术的进步,社会大众对信息的专业化与深度化需求日益凸显,客观报道、解释性报道、述评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成为新时期“专业范式”的代表性报道样式。
新时期“专业范式”的主要特征包括:
(一)报道遵从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职业化的重要表征,其核心是对事实的尊重,要求记者在报道中尽量淡化个人情感,保持中立的报道立场,避免直接发表意见,将观点与事实分开。同时,不仅要完整地交代新闻前后左右的信息,还要力求平衡地报道各方的意见,尽可能提供新闻来源、使用直接引语、多用动词、少用感情色彩浓厚的形容词和副词。1997年的一项关于中国新闻人的调查显示:在我国新闻工作者对若干新闻报道价值要素的重要性评价中,“保持事实准确”、“报道要客观”、“抢时效”、“挖掘更深入”是几乎所有被访者一致认为“极为重要”的操作追求(认同者的比例均在90%以上);而“保持公正”、“报道有新意”、“得到独家报道”、“写作引人人胜”也被绝大多数被访者赋予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认同者的比例均在3/4以上)。以《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18日发表的《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例。这篇五千多字的调查性报道,开头即按照时间顺序、使用短句、客观陈述事实,主体部分又分别以“孙志刚死了”、“孙志刚是被打死的”、“孙志刚该被收容吗”、“孙志刚是被谁打死的”为标题,逐层深入地向真相推进。各个部分的内在逻辑只有一个,就是事实。记者在报道中始终隐忍个人情感,行文平铺直叙,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交替使用,新闻来源明确,调查脉络清晰。
(二)文体结构多样,倒金字塔结构依然是主流结构
新时期“专业范式”下的文体结构呈现多样化,时序式结构、对比式结构、并列式结构、事理结构、点面结构等都已出现。但是,倒金字塔结构依然是新闻文体的主流结构。这是因为,“倒金字塔结构一方面从严格的角度讲,是一种新闻报道的格式;而另一方面从宽泛的意义看,它又为记者提供了一条把握新闻的路径,使他们得以在截稿时间的压力下应对报道的不同情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不仅文字简练,重要信息一目了然,而且更注重交代新闻背景,多维度拓展信息量。因此,在新时期的文体实践中依然备受业界推崇。
(三)强调信息与深度的整合
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专业范式”出现了信息与深度的整合化趋势。一方面,报纸要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对社会公众有用的部分,并及时、准确地予以广泛传播;另一方面,报纸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信息量的追求,还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多角度地解释新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挖掘信息背后的内涵,帮助读者解读信息的意义。2002年12月6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了记者王克勤历时半年采写的调查性报道《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在这篇两万多字的报道中,记者通过缜密的调查,个案剖析的方法,将首都出租车业的七大问题逐一呈现,记者不仅在报道中提供了大量内幕信息,而且还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深入解读,最终完全揭开了北京出租车业的垄断黑幕。
追求信息与深度的整合,逐渐成为当今记者的职业诉求。对此,原《南方周末》知名记者李海鹏曾提出的优质新闻标准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1)题材重要,揭示时代的本质;(2)不断指向事件背后的终极推动力;(3)关怀公共利益;(4)信息的收集、择取和推演过程与事实本身相符;(5)具备吸引眼球的亮度;(6)具备艺术的真与美。”(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