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赞电影理论对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响探究(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封燕 发表于:2012-07-04 21:53  点击:
【关健词】 巴赞;理论;导演;探究
(三)人道主义的张扬 目前,巴赞电影理论在中国电影界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依托一些写实手法外,更主要的是纪实理论所倡导的真实观和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真实是一种信仰,凡是被认定为真实的,那

  (三)人道主义的张扬
  目前,巴赞电影理论在中国电影界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依托一些写实手法外,更主要的是纪实理论所倡导的真实观和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真实是一种信仰,凡是被认定为真实的,那么就赋予了理论的制高点,任何人具备认定真实的能力,谁就具有发言权。在现实世界中,真实的权威性远远超过了政治的权威性。随着人们道德信仰的缺失,人道主义精神被电影人寓意到影片中搬上了舞台。巴赞电影理论的倡导正是迎合了历史的发展潮流,第六代导演对恢复银幕真实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努力,影片都是基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意大利,由于长期的法西斯统治,普通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统治阶级制作了很多麻痹人们视野的歌舞升平的影片,这种误导激发了新现实主义电影人更愿意关注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的疾苦,这就诞生了巴赞理论。人道主义始终是他关注的焦点,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对纪实美学进行了发展。对于中国第六代导演来说,倡导人道主义的精神可以说做到了无所不用其及。与以往的导演相比,第六代导演的责任感、民族感更强,虽然华而不实,但是,给我们揭示的却是生命的真谛,虽然也有一些虚构的成分。
  三、对第六代导演的反思与期待
  事实上,第六代导演也是向纪实美学的回归,而这种回归更多地体现在“道”和“技术”上。在技术方面,第六代导演吸纳了巴赞电影理论所倡导的长镜头、深焦摄影等独特的技巧,不是按照既往的理论或者知识进行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融会贯通,这使得艺术效果与纪实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而在“道”方面,第六代导演更注重于表现当下每个个体现实的生存状态,而且以一种更加或者说是超乎寻常的眼光去关注纪实的对象。不可否认,第六代导演的成就是突出的,而且我们也是以一种平民的视角去审视第六代导演的创作,但是,真正关注社会中受害人物的纪实作品太少,更多的作品则是停留在对电影情节的淡化描述方面。
  第六代导演的成就比较明显,但是,他们也在许多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种陷入“价值虚无”的状态,在这些纪实作品中,自我的意识更加凸显个性化的特点,共性的特点比较少见。而且在一些电影中还隐有分裂和猥琐的精神,竟然体现出了一种僵硬的、拼贴式的电影叙事风格。纪实并不是逃离社会,并不是与社会格格不入,但是,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总是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这种风格。由此可见,第六代导演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中国纪实电影的发展中坚持走人道主义的风格、体现更多的人性化,他们还要敢于对自己现在的一些东西进行革新,为自己确立一种终极化得“信仰”,这对于中国电影业和第六代导演来说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结 语
  商业大片、泡沫剧对于人类的生活是一种消遣,但是,给我们带来更多欢乐的同时,却很难引起我们的深思。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受到巴赞电影理论的影响,突破了原来的电影风格的限制,能够以一种更加客观的态度去记录电影的真实,这也就促进了中国纪实电影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上海:三联书店,2006.
  [2] 丁亚平,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1897~2001)[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 胡星亮,主编.外国电影理论史纲[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 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陈犀禾,主编.当代电影理论新走向[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