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好莱坞大片的同一美学特征(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叶从容 发表于:2012-01-18 13:57  点击:
【关健词】同一美学;信息;好莱坞大片;中国电影
三、中国电影的同一美学传统与超越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产生、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的对立使中国电影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然而,由于受文艺庸俗化、工具化理论的影响,新中国电影一开始

  三、中国电影的同一美学传统与超越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产生、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的对立使中国电影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然而,由于受文艺庸俗化、工具化理论的影响,新中国电影一开始就走上了与政治意识形态结盟的道路。先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给新中国电影人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政治课,其后此起彼伏的文艺运动使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无论题材、表现手法还是人物形象塑造、情节构思等方面都越来越同一化,形成了题材领域类型化、思想内涵政治化、表现手法固定化等特点。以《红旗谱》为例,影片调动各种手段集中放大了主人公朱老忠的光辉形象,塑造出一个集中了中华民族所有优良品质而毫无传统农民性格局限的农民革命英雄形象;相反,地主形象则猥琐阴险,由里到外都打上了“恶”的烙印;在情节发展上,尽管当时的中国革命面临千难万险,但影片始终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暗示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前景。“文革”时期的样板戏电影,这一特点得到了空前的放大。在“三突出”“两结合”等创作主张的指导下,英雄形象“高大全”,故事结局大团圆,风格基调乐观、积极,革命浪漫主义手法备受推崇,浪漫主义、英雄主义大行其道,而且所有的创作方向最终都指向牢不可破的政治信念,成为最经典的同一美学文本。“文革”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中国电影的同一美学色彩有所淡化,不仅题材有了重大突破,人物形象塑造、叙事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所发展。《红高粱》《红粉》《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带给影坛惊喜,但也留下了诸如“伪民俗”之类的质疑。20世纪末以来,随着电影市场的开放,中国电影对好莱坞大片的学习更加积极、迫切。在借鉴好莱坞大片的整体运作、包装和发行等手段的同时,更以大投入、大制作、大明星、大场面等给影坛带来震撼,带给观众一场场视听盛宴,开创了中国人自己的大片时代。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中国人的大片带有太多模仿、照搬的痕迹,有意无意间延续了同一美学传统。如在影片题材上,中国大片有一窝蜂现象。自《卧虎藏龙》在国际获得好评后,国内古装大片扎堆涌现,《英雄》《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赤壁》等,一时间,大银幕上长袖飘舞,宫廷内外侠影纷飞。接着,宏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又备受青睐,《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以普通人演绎大事件下的人间悲欢;在主旋律方面,前有《大决战》,近有《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与早前的《大决战》不同的是,如今的主旋律大片以星光闪烁吸引年轻的追星族,明星成为影片最大卖点。
  中国大片无疑是好莱坞梦工场的延展,但是在学习美国电影产业先进理念的同时,必须对好莱坞的同一美学倾向有所警惕。从文化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共同构成丰富的世界,试图以西方的价值观、审美观诠释一切是不可取的,倘若全盘接受,必将泥沙俱下。鲁迅早有论断: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全球化的今天更应注意与所谓国际化、模式化保持距离。只有发展个性,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理念与思想,方能不断丰富电影作品内部的信息,突破同一美学的藩篱。
  总而言之,虽然好莱坞大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成功的借鉴,但重复便意味着同一化,意味着电影思想与艺术价值的低下。“就艺术文本而言,对立各方任何一方的完全胜利,就意味着艺术的消亡。”⑦文学文本如此,电影亦然。中国电影呼唤创新,期待超越。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⑦ [前苏联]洛特曼:《艺术文本的结构》,王坤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第13页,第16页,第34页,第16页,第347页。
  ⑥ 陈旭光:《中国电影大片“类型性”角度的思考》,《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叶从容(1970— ),女,广东梅县人,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广州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