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高校目前的收入主要以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为主,这两项收入占高校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其中财政拨款又包括事业拨款和基本建设拨款。但由于高校自我积累水平低,只能基本满足高校人员的工资支出、水电气暖及日常公用支出、学生基本费用支出、现有设施的修补等,无力进行大型项目建设和大规模教学设施改造、扩建工作。由于高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限的财政基本建设拨款经费供需矛盾持续加剧,且高校目前仅依靠自身积累进行投资额巨大的基本建设活动又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市场对基本建设进行融资,才能解决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因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将来高校的融资活动对高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必须千方百计的拓宽基本建设融资渠道,多方面筹措建设资金,以保证学校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基本建设投融资发展状况分析
(一)投融资规模与来源结构分析 (表1)是山东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2001至2004年基本建设投资支出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近几年山东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投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可以预见,在未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几年间,山东高校基本建设投融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投融资资金来源可以被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财政性基本建设经费;二是高等学校自筹经费即非财政性基本建设经费,包括高等学校向金融机构融资借款、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以及其他资金等等。由(表1)可以看出山东省政府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等学校基本建设财政拨款投资呈持续增长状态。尽管山东省政府加大了对高校的投资力度,但相对于高等学校进行基本建设所需要的建设资金而言仍然是十分有限的,于是各高校加大了自筹基建经费的力度。另外,从(表1)中还可以看到,几年间政府对高等学校的财政拨款投资始终保持在20%左右,高等学校需要自筹解决的资金占80%左右,由此可知当前高等学校进行基本建设的压力仍然巨大,需要自身筹集基本建设的资金占绝大部分。(表2)是山东省省属某师范院校2003年年至2006年进行基本建设的资金来源结构统计表。分析可知该校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结构总体上以财政性资金和金融机构借款为主,这两项建设资金占全部投融资资金来源的90%还多,而社会捐(集)资经费和其他资金却占全部投融资资金来源的10%还不到。进一步分析看出,该校金融机构借款占全部建设资金的比例为75%左右,是来源最多的建设资金,其次为财政性资金占整个建设资金来源的20%左右。对于社会捐(集)资经费和其他资金在高校基本建设中所占的比例情况基本很少,因为通过校办企业和学校的其他筹资渠道形成的建设资金只占4%左右,通过社会捐(集)资渠道形成的建设资金只占2%左右。也曾对其他省属高校进行过调研考察,其他高校的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结构与该校非常相似,各部分建设资金比例与该校也大体相当。因此,认为当前高校的建设资金来源结构中金融机构借款在建设资金中所占比例偏大且已经形成风险隐患,社会捐(集)资经费和通过高校校办企业等附属机构缴款而形成的其他资金在建设资金中所占比例过小,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的建设资金比例结构不当问题进行调整。
(二)投融资效应分析 (1)教育发展效应。截至2005年底,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占地面积共10767.8万平方米,比2002年增长了1.2倍,校舍建筑面积达 3823.5万平方米,比2002年增长了1.0倍。2000年以来全省高校净资产年均增长率超过了 30%,全省普通高校由2002年的75所增加到2006年的109所。办学条件的改善 ,使得高校扩招成为可能。高校招生能力的增强为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扩招前的6.1%达到2006年的21.4%,初步实现了全省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高等教育在校生由2002年的58.4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29.6万人,居全国第一。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增强,在校研究生由2002年的1.59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4.1万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山东省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全省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2)经济拉动效应。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不是孤立发展的,各行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依存关系,投资高校基本建设领域也不例外。与投资乘数形成的过程相对应,高校基本建设投资增加首先会引起与其相关生产部门投资需求的增加,投资高校基本建设领域直接增加了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需求,在需求增加的基础上,引起生产这些产品的部门和为这些部门提供服务的部门需求增加,即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机械设备修理业需求增加,在这些生产部门和提供服务部门需求增加后,再引起下一级生产部门及其相关部门的需求增加进而带动其发展,当地建筑业、房地产业、装饰业、金融业、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此循环最终引起国民经济成倍的增长。由北京大学魏新主持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短期经济增长作用”课题研究组的研究表明,在考虑基本建设投融资的情况下,若多提供10万学生的普通高等教育机会,在校舍、仪器设备以及图书等方面的投资共需36.2亿元,其对国民经济总产出规模的拉动可达174.2亿元;若多提供20万学生的普通高等教育机会,在校舍、仪器设备以及图书等方面的投资共需72.4亿元,其对国民经济总产出规模的拉动可达214.8亿元;若多提供30万学生的普通高等教育机会,在校舍、仪器设备以及图书等方面的投资共需108.6亿元,其对国民经济总产出规模的拉动可达322.3亿元。照此测算,山东省2006年的在校生数为129.6万人,按《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规划目标要求,到2010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将达到150万人,今后4年内将净增20万人,则其可直接带来校舍、仪器设备以及图书等方面的投资共计72.4亿元,平均每年需投资18.1亿元,其对山东省国民经济总产出规模的拉动可达214.8亿元,平均每年拉动53.7亿元。可见扩大高校基本建设投融资规模将对山东经济带来巨大的拉动作用。(3)高校财务效应。近年来,山东高校通过使用银行贷款等借入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但高校改建扩建老校区,建设新校区等大量基建投资、融资使很多高校资产负债比率上升较快,总体财务风险加大。以下用具体数字来分析说明高校进行基本建设投融资所产生的财务效应。某大学是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能力,自1999年至2005年同建行、农行、工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累计贷款6.6亿元,投入到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中。该校2003年、2004年进入基本建设的高峰期,2005年底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融资活动基本结束。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新增教工宿舍6.2万平方米,新增教学楼7.7万平方米,新增图书馆4万平方米,新增计算中心2万平方米,新增学生公寓15万平方米,较大程度的改善了原有的办学设施。(表3)是该校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投融资前后的财务状况对比分析表。不难看出该校通过几年的基本建设投融资活动,其财务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学校总资产由2002年的5.42亿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14.74亿元,增长了171.96%,由此改善了办学条件,使扩招成为可能,在校生人数由2002年的14000人,增加到了2005年的27558人,增长了近一倍。伴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学校的总收入由2002年的1.75亿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2.76亿元,增长了57.71%;由于扩大了招生规模,政府拨付的教育事业费也逐年增长,由2002年的0.79亿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1.44亿元,增长了82.28%。但对比(表2)发现该校的资产负债率也大幅度上升,2002年学校的资产负债率仅为27.99%,2003年资产负债率迅速提升,究其原因是因为某大学于2002年开始了加快新校区的建设步伐,大量使用银行贷款造成的。2005年资产负债率达到了56.56%,是学校刚开始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投融资活动2002年的一倍多,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增加了银行贷款,加大了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