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是会计活动基于经营活动的结果,那么报表上的数字就可以表示为“报表数字=经济实质+衡量误差+人为操纵”,可见,报表数字并不一定能反映交易事项真实的经济实质,衡量误差和人为操纵的存在使得财务报表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时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样使得财务报表会计实务中有很多方面滞后于企业管理的需要,难以达到报表使用者的要求。不仅仅衡量误差和人为操纵会导致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历史成本下计量属性的局限性、会计分期假设的局限性、稳健性原则的局限性等也会成为财务报表的制约因素。本文主要从衡量误差和人为操纵入手,分析两者对财务报表经济实质的影响。
一.衡量误差
(一)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会计四大基本假设之一,是指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能用货币来准确计量。这个假设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假设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活动都能用货币来准确衡量,二是假设币值稳定。而货币计量所产生的衡量误差也就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举例子来说,茅台作为中国的“酒王”地位几百年来无人撼动,它的成功之所以难以复制,并不在于茅台酿酒技艺多高超,而靠的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几百年传承沉淀下来包含成千上万种酿酒微生物的“酒曲”,而茅台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就是这些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是无法准确估值进而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而另一个鲜活的案例就是苹果公司,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去世以后,面对着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有人不禁问“没了乔布斯,苹果该怎么办?”。而不得不承认苹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而推动创新的则是其灵魂人物乔布斯,真正创造价值的,不是机器,不是材料,而是管理者和与员工的思想和智慧。乔布斯这一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却也无法用货币计量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以上描述的两个案例一定程度上推翻了货币计量假设存在的合理性,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生成的潜在的无形资产、商誉以及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可能无法用货币准确计量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从一方面讲,货币的币值是不能一成不变的。当通货膨胀严重时,企业账面上的资产的重置价格要比账面价值高很多,也就意味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存在局限性,而企业可以采用通货膨胀会计,将资产调整成重置价格,不再坚持货币计量这一属性。
(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
衡量误差存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具有可选性。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这从客观上导致了由于会计政策的不同影响了会计报告的可比性,例如存货的发出计价方式、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同,会使得不同方法下各期的折旧费用不同,从而形成利润上的差异。举例,南方航空和厦门建发都是厦门航空的控股公司,南方航空持有厦门航空60%的股份,厦门建发持有厦门航空40%的股份,在2002年披露的财务报表中,南方航空显示厦门航空的本年的净利润为4.36亿,而厦门建发则显示厦门航空本年的净利润为0.78亿。厦门航空的净利润在不同的财务报表上显示不同的金额,不仅让人怀疑到底是谁在说谎?但是实际上两家控股公司都没有说谎,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众所周知,航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就是飞机,折旧方法的不同对折旧费用的金额影响甚大,从而影响利润。这也从侧面说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使得企业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产生差异,而报表使用者却未必能及时能完成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二.人为操纵
当企业面对某种投资或者筹资需求时,或者是存在上市并维持上市资格以及降低税负等各方面的需求时,就会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对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粉饰。会计的计量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盈余管理的技术手段,因此盈余管理是会计发展的必然产物,会计准则在不断改善,但是优化是相对有限的,堵住了现有的盈余管理,又会为新的盈余管理提供空间。盈余管理或者是财务造假扭曲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得财务报表上会说话的财务数字对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误导,而人为操纵一般可以分成“主动作为”和“主动不作为”。
(一)主动作为
主动作为,顾名思义就是企业面临某种需求或者迫于某种压力时,就会产生掩饰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动机,从而寻求各种方法对进行报表粉饰。作为创业板造假第一例,万福生科的造假手段非常传统,它的造假模式是用公司的自由资金打到体外循环,在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他们的身份证开立银行账户,并由万福生科进行控制。首先将资金打到各个农民的账户中后,在财务上记录粮食收购的预付款,然后再做相应的粮食收购入账。之后再虚构生产单,资金回流,回到企业账上,虚构粮食销售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经调查,万福生科于2008年至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造假金额巨大,可以看出,万福生科缺的不是钱,而是业绩!但是与实际经营达到预期的业绩相比,造假的成本相对较低却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这也使得万福生科宁愿铤而走险。
(二)主动不作为
与主动作为相对,举例来说,主动不作为就是企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中不恰当不合适,从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例如四川长虹于2004年巨亏36.81亿,原因是对美国APEX公司应收账款和南方证券委托理财计提巨额减值准备。APEX公司是长虹海外销售合作伙伴,数年间拖欠长虹近40亿元货款。而APEX公司的掌控者季龙粉“涉嫌票据诈骗”并在深圳被四川警方刑事拘留,长虹当即决定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预计最大金额约合26亿元人民币币。长虹的案例就是主动不作为的例子,前几年的资产减值没有计提充分,导致累积效应产生的后果在当期爆发,发生巨亏。
参考文献:
[1]张立达 刘卫东.《财务报表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