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研究q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陈佳佳 发表于:2011-12-19 15:34  点击:
【关健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实体经济 欧盟货币制度
进入2011年第四季度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从希腊、爱尔兰等欧洲小国逐渐蔓延至意大利、西班牙等欧元区第三、四大经济体,其辐射面是否已经影响德、法两国的经济发展,是欧洲和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内因到外因,从实体经济到结构性的制度制定,从各成员国到欧盟组织架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外部性成因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市场低迷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低迷,为刺激经济各国普遍采取货币和财政双宽松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球经济的下滑;但同时由于大规模的举债行为,各国政府债务负担加重,尤其是欧元区中较弱的经济体——希腊。作为欧盟援助计划的主要受益国,在2007年以前,希腊依靠财政和经常项目的双赤字、加入欧元区后更容易获得的廉价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以及信贷消费等曾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年增长率达4%。但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下滑、出口受阻、僵硬的货币政策使得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进而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最终成为欧债危机中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二)美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资源之争
   欧元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元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不仅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冲击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更令美国担忧的是欧洲债券与美国债券的资源争夺。美国与欧洲国家长期以来都是债务依赖型国家,金融危机期间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不断上升,美国在货币和财政双双承压的情形下,必须“制造”一个比美国国债更无利可图的债券,才有可能将自身的危机和压力转嫁出去。于是,美国评级机构不断调低希腊、爱尔兰、比利时的主权信用等级,这种推波助澜强有力地冲击了欧元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加快了欧债危机的扩散。
   二、欧债危机的内部成因分析
  对于欧债危机的成因,除了上述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外,欧洲自身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实体经济缺乏“生产性”。例如,希腊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和航海业;意大利主要依靠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西班牙和爱尔兰则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经济;葡萄牙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且工业基础薄弱。这些国家的支柱产业大部分都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同时,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转移,欧元区的制造业在全球化中逐渐失去了市场,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市场不断被挤压。由此,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导致的实体经济空心化,进而导致的长期的结构性低增长、高失业成为欧洲无力抵御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2)长期的超幅度的刚性社会福利政策。在欧元区,信奉新教的北欧人比信奉天主教的南欧人更严谨有序,不同的宗教文化历史被捆绑在同一个货币体系之内,必然会产生以下的南北欧格局:北欧人侧重制造、盈余和储蓄而南欧人则依赖消费、赤字和借贷;北欧人追求财富南欧人追求享受。据有关数据统计,2010年希腊GDP出现负增长,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10.4%,但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而是占到政府支出的41.6%。这样的高福利政策在经济发展良好时不会出现问题,但在外力冲击下,当国内经济形势不利时问题就会爆发。
   (3)欧盟组织自身的制度性、结构性问题是引起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第一,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非统一的财政政策使得协调成本过高。货币政策服务于外部目标,即维持低通胀和保持币值稳定;财政政策服务于内部目标,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最终实现内外均衡。但是由于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滞后性,很难在危机的当下采取合理的协调,各国政府为使本国尽早摆脱困境,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且成员国加入欧盟后的借贷成本降低也刺激了赤字的扩大。
   第二,欧盟的监控和管理力度不够。尽管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违反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上限60%的标准,但却没有受到真正的惩罚,由此形成的负向激励机制加强了其他成员国的预算赤字冲动,违约风险不断扩散。事实上,早在1997年希腊的赤字率就已达到4%,但1999年出于拓展欧元区的愿望,欧盟仅根据希腊财政数字表面上的改善就贸然赞扬希腊减债举措的成功,于2000年吸纳其成为欧元成员国。进入21世纪以来,欧元区经济普遍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即使是核心成员国如德法两国,在经济低迷的2002、2003及2004年,财政赤字的比例也超过了规定3%的上限。显然,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反映了欧盟在成立之初就没有对加入国资格进行严格审核,而之后惩罚机制的运行也不严肃,这些都为危机的扩散埋下了隐患。
   第三,欧盟内部各成员国救助意见不统一。欧盟两大经济主体法国和德国在救助问题上存在分歧,法国因持有大量欧元区债券,为减少损失坚决支持实施救援;德国长期坚持严格的成本和赤字控制来维持其经济的强劲发展,国内民众则忍受着福利削减和工资不涨的痛苦,现在要求他们去拯救那些享受了高福利高工资的国家,德国国内民众必然心有不甘。但如果不救,危机扩散又将危及国内经济。这样的两难局面使德国政府的态度左右摇摆不定,救助方案难以统一。
   第四,欧盟的救助方案不切实际。欧洲中央银行没有在第一时间对希腊债务危机采取有效控制,而是消极地寄希望于欧盟内部的“大国帮小国”,试图让大国为小国的过度信贷买单,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不可能从实质上消除危机,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危机在欧元区的扩散。更有甚者,最新数据显示在希腊债务危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德法两国的经济也出现零增长。显然,救助方案并没有发挥预期效果。
   经过上述从内因到外因,从实体经济到结构性的制度制定,从各成员国到欧盟组织架构等方面对欧债危机的成因的分析,从根本上折射出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和西方资本主义对于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盟进一步整合的缺陷,也是高福利欧洲国家财政政策的独立性与欧洲区域货币一体化要求成员国取消财政政策独立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表现。
   三、救助方案与欧元区未来的发展趋向
   2011年第四季度面对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尽管数目庞大的救援方案终于得到统一,从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欧元区成员国可能出现的融资危机及连带违约危机,同时也规避了欧元解体风险。毕竟,任何一个欧元区成员都无法承担退出的代价。但救助方案的制定并不意味着债务问题得到完全解决,因为欧盟长久以来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和高福利政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调整和转变,重整欧元区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问题,各成员国将不可避免地付出巨大代价。尽管欧债问题的最终解决仍前路漫漫,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欧债危机和救助行动本身也是完善欧盟机制的机会,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欧洲一体化提供契机。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