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吉林省商业银行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在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所需的资金问题上,温家宝总理指示:“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讲求效益”。可见,国家在资金等方面对东北的支持也改变了以往不注重效益的情况,向集约型转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而且吉林省如要实现振兴,应改变传统的关注数量的发展模式,走质量型的内涵发展模式,合理有效配置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上述情况都依赖于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筹集和运用资金这一条件,这是解决老工业基地资金问题的关键性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其中商业银行的金融核心和资源配置先导作用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牵引作用,因为商业银行在优化资本配置方面具有优势。林毅夫 等(2006)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认为金融结构包括银行业结构对于经济发展和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金融结构、银行业结构相匹配,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在地区资本投入方面,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是“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任何形式的生产和交易都离不开的要素。而资本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储蓄的规模水平。储蓄的规模主要集中于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能够加快社会资金的流通速度,提高边际储蓄总量,同时通过提供变现能力强、收益稳定和安全性较高的信用工具,能够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定期存款结构,改善了储蓄结构,动用了大量社会闲置资金。因此,如果吉林省的金融发展活动更加活跃,能够提供更便利的信用工具和更有效的服务,就会刺激人们从事金融交易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储蓄资金量,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和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使闲置资金越来越多地被投入到生产领域,解决吉林省资金短缺的困境,使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商品生产不断丰富,推动吉林省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资本产出方面,随着社会进步,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要占据有利位置,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而严重制约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就是资金,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够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急需的资金,改善产业结构,有助于高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吉林省经济向良性发展路径转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媒介作用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因为资金的趋利性和趋安全性,资金会流向风险较小而收益较高的领域和产业,商业银行将资金配置于预期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领域和行业,提高了投资的边际效益,促进了资本产出效率的提升,有利于形成吉林省地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 论
政府出台的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允许商业银行采取灵活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和自主减免贷款企业表外利息”等政策增强了商业银行支持经济发展的实力,吉林省的商业银行应抓住机会有效剥离和降低不良资产。在借鉴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加强资金服务功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不断提升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在有效抵御外界冲击的前提下,才能保障对资金的供给需求进行调控,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冰心.民间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统计,2009(9):16-18.
[2]米运生,谭莹.中国信贷资本配置效率的空间差异:基于四大区域及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9):31-37.
[3]Lance E Davis and Robert Huttenback.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British Imperialism: Measures of Benefits and Support[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82,43(4):110 - 130.
[3]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2006(1):7-2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吉林省的经济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作为欠发达地区,吉林省经济发展受到了资金的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未来发展的瓶颈,而商业银行作为资金流通和配置中心,在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撑方面对吉林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究商业银行的信用发展与吉林省经济未来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吉林省商业银行信用发展背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GDP增长保持较高水平,2009年GDP达到了335 353亿元,外汇储备超过了2万亿美元,对外贸易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进出口总额也达到了22 072亿美元。这一系列数据彰显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也显示了我国遵循了一条有效的经济发展轨迹。在这一轨迹演进过程中,信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商品交易,信用是商品交易的前提条件,无论在心理上还是交付方式上,信用都是商品交易的必然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经济社会中的相关经济个体越来越多地通过外部债务获得融资而不是内部融资,债权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覆盖于整个经济生活。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美国,其债务数量与其财富同样令人瞩目。美国2009财年的赤字超过1.4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1.2%,创下了近60年赤之最。日本2009财年新发行国债首次突破了50万亿日元(约合5 500亿美元),同样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可见,信用这种方式和媒介成为经济个体进行生产、经营、投资、消费等活动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尤其是信用的主要形式——银行信用与经济的关系更是人们探究的中心。在19世纪,德国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物Bruno Hildbrand就提出了信用经济,他以交易方式为标准,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划分为3个时期,即以物物交换为主的自然经济时期、货币媒介交换的货币经济时期和以信用为媒介的信用经济时期。在这个意义上,信用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发展的新态势。朱冰心(2009)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银行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米运生 等(2007)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在全国层面上尽管宏观经济对银行信贷依赖程度较高,但配置效率令人担忧。
吉林省作为我国总体经济的一员,同样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信用要素相应地逐步渐次地显示出其重要性,对地区GDP作出重要贡献的市场交易行为和由此形成的交易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信用关系。但是,由于地理区域和历史原因所限,吉林省的信用发展滞后,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若要发展经济,提升经济实力,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必须重视信用,有效调控信用,而商业银行信用又是信用经济中的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