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值稳定假设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协调性研究(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冯晓飞 发表于:2011-06-24 09:44  点击:
【关健词】币值稳定假设 历史成本计量 协调性
(三)币值不稳定对所有者权益的不良影响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产,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净资产,反映的是企业资产在偿付债权人权益之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

   (三)币值不稳定对所有者权益的不良影响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产,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净资产,反映的是企业资产在偿付债权人权益之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索取权。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因此,币值不稳定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间接地影响了所有者权益。
  
   三、如何降低币值不稳定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良影响
   (一)消除币值不稳定对资产不良影响的对策
   一是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以保证所耗资产的价值及早得到补偿,加速回收资本,以及减少币值下降造成的影响;二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实际上,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历史成本已经被改变,那就是,通过计提资产减值改变其计量属性,改变计量属性、调减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年损益,符合稳健性原则。固定资产是企业最典型的资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受比值稳定假设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将以固定资产为例进行论证。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减值损失的确定,以及后续支出的计量。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企业选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在币值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方法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这种折旧方法可以在固定资产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固定资产在估计耐用的年限内通过收入加快得到补偿。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从稳健性角度来看,前期多计提折旧而随后递减的方法是可取的。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直线法,使用年限是按照物理性能决定的可使用年限计算。在物价上涨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下会造成成本补偿不足。
   例1:甲公司2005年购买200台电脑设备,原价为12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
   方案1: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
   年折旧率=(120-120×4%)÷5=23.04(万元)
   方案2: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20×40%=48(万元)
   第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20-48)×40%=28.8(万元)
   第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20-48-28.8)×40%=17.28(万元)
   按照规定从第4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第5年应提的折旧额=
  (120-48-28.8-17.28-120×4%)/2=10.56(万元)
   由以上计算可知,甲公司到2008年底,该笔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在不同的计算方法下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方案1的累计折旧为92.16万元,方案2的累计折旧为104.64万元。然而实际上,随着物价的变动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到2008年底,甲公司的该笔固定资产的价值已然下降。由方案1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更加接近于真实的折旧。
   通过这样加速计提折旧的方法,使得固定资产在估计耐用时间内加速得到补偿。这样就更加真实地记录了企业资产的价值,使得会计要素能够准确的计量。避免了会计信息失真以及由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二)消除币值不稳定对负债不良影响的对策
   除金融负债以外,大部分负债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法。负债的期限越长,受币值不稳定的长期影响越大,因为除非有极特殊的经济形式出现,币值一般不会在很短的期限内出现较大的波动(汇率的变动除外,汇率的变动本身就是币值不稳定的表现)。例如,5年前借入的长期借款30万元,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绝对不止30万元。然而,如果是1个月前借入的短期借款30万元,在1个月以后的今天,它的价值并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可以忽略。
   当发生通货紧缩时,企业持有的非流动性负债会产生持有收益。因为通货紧缩时,银行利率会降低,而非流动负债在进行利息调整的时候是按照非流动性负债发生时的利率进行计算,在利率降低的时候,再按照以前的利率支付利息就会产生一定的损失。在这个时候,企业就可以考虑在非流动性负债发生时,约定按照浮动利率支付利息。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不会多支付利息调整金额而带来损失。
   例2:某企业在2007年12月31日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10 000 000元,债券利息在每年的12月31日支付。票面利率为6%,市场利率为5%。假设在2008年12月31日时,由于通货紧缩的原因,市场利率降为3%。如果企业再按照6%支付利息,企业将会产生损失。这时候就可以按照3%的市场利率支付利息,避免损失出现。同时,缩短利息支付期限。将付息期由1年改为1个季度(最短),1个季度按照一定的利率支付。在1个季度的期限以内,利率并不至于发生特别大的变化。
   另外在经济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多借入流动性负债,而少借入非流动性负债。由于流动性负债的期限较短,经济形势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当然,也不排除非常恶劣的经济形势的出现,但是可能性很小)。
   消除币值不稳定对负债不良影响的对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企业加强经济形势的预测。当企业决定举债时,要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做全面的预测和分析,并得出合理的正确的结论。然后在举债时,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如果预测正确,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可以持有货币性负债,这样不但避免了损失,还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持有收益;相反,当发生通货紧缩时,可以持有非货币性负债,也在避免损失的同时带来一定的收益。当然,还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做出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建新.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8):117~158.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