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按照民生需要确定政府职能。按照公共财政理论,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主要来自全体公民交纳的税收, 公共支出应主要用于公共领域。因此, 应该按照社会公共需要来确定公共支出范围。当前, 住房、教育、医
第一, 按照民生需要确定政府职能。按照公共财政理论,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主要来自全体公民交纳的税收, 公共支出应主要用于“公共”领域。因此, 应该按照社会公共需要来确定公共支出范围。当前, 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已被我国政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倾听民意,关注民生, 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已经日益成为政府的中心工作。因此, 应当以民生为导向, 按照民生需要来确定政府职能。政府工作重心应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
第二,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减少行政管理支出。行政管理费用是政府机构运行的成本, 是政府正常运作的前提, 是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 因此一定行政费用的支出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政府对此类支出规模不加控制, 将导致政府机构和人员臃肿,行政成本过高,行政效率低下, 浪费了公共财政资源, 加重了财政负担, 破坏政府形象, 对经济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一直居高不下, 占财政支出比例稳定在 14%左右,并且与财政支出保持着相近的增长速度, 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政府体制改革, 精简机构和人员,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科学界定合理的费用支出范围, 以遏止行政管理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 确保财政对民生支出的重点支持。政府应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合理控制行政成本,制订完善一般性开支标准,推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 腾出财力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
(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 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的稳定器,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虽然增加了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 但是这一比重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严重不足导致经济社会稳定器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带来了众多经济社会问题。因此必须调整支出结构, 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构造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
第一, 采取多种方式, 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方式, 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筹资主渠道。同时, 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渠道,规范社会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发行管理办法, 改进发行机制, 扩大发行规模, 用于补充社会保障基金。
第二, 还要促进建立健全事权清晰、责任明确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属于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筹资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基金管理等重大问题, 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地方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组织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足额筹措社保资金, 在地方财政预算中安排社会保险基金补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对困难地区的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 中央政府将根据地方财政经济状况和地方政府努力程度, 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各级政府部门之间要建立分工协作的行政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 切实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提高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的运转效率。
(三)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启动农村潜在的巨大需求
我国有7亿多农民,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开发农村市场有利于扩大内需, 增加经济增长点, 改善我国经济增长短板。但是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及由此实行的户籍制度, 以及因此形成的城乡分割的财政政策, 导致财政资金配置不公平, 支农资金不足,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农民收入低, 农村市场启动乏力。城乡差距过大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支农支出, 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 进一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拓宽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公平资源配置, 为城乡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启动农村潜在的巨大需求, 为我国经济腾飞找到新的出发点。
第一,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农民直接受益的资金投入比重。重点投向农业建设, 保证农业投资有正常稳定的来源。改革直接补贴制度,减少在流通环节对农产品的补贴, 例如农产品出口补贴等, 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环节,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以此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此外, 在主要产粮区可考虑建立对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直接补贴制度。
第二, 重视农业科技投入, 促进农民增收。一般情况下, 大宗农产品的供需弹性不大, 我国农产品生产波动通常小于它的市场波动, 即农产品价格变化幅度通常大于产量变化的幅度。新技术可以减低成本, 提高农业产量和促进农民收入, 故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进而推动农业科技革命, 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四)继续加大财政对科教文卫的投入, 提高人力资本素质
科学事业和社会文教卫生支出(又称科教文卫支出)属于特殊的非生产性支出, 主要用于人力资本的优化和保障,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这类财政支出并不直接作用于生产, 而是着重于提高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综合水平, 从而间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产出,促进社会经济进步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科教文卫方面的投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首先, 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小, 瑞典、丹麦和法国等国家的财政支出中, 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和一般公共服务共占去全部财政支出的近80%。尤其是社会保障, 在这3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中都占到42%以上的比例;而教育、医疗支出, 合计起来也都占到总支出的25%以上。而我国在2010年教育、医疗支出只占到 17%左右。一般来说, 科教文卫水平往往与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挂钩, 这说明我国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其次, 是我国科教文卫投入的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不均衡, 包括我国农村和地方, 东中西部之间投入的不均衡和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投入的严重不足。长期在科教文卫的低投入, 会导致我国人力资本素质的降低, 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外,由于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长期低水平的财政投入会簇生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危及社会稳定。因此, 以人为本不仅仅要落实在政治层面上, 也要落实到经济财政政策上, 必须加大对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
参考文献:
①常世旺,韩仁月.中国财政支出改革30年:从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民生财政[C],全(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